心理與教育測驗
心理與教育測驗

書號: CC004
ISBN: 9578183097
出版年月: 2001/10
作者: 林重新◎編著
定價: NT$600元
出版者: 揚智文化
類別: 一般書
裝訂: 平裝
開本: 18開
頁數: 600頁
CIP: 521.3
EAN: 9789578183094
庫存:
系列別: 考試用書

適用對象:
教育研究所、教師在職進修碩士班考試用書。

本書特色:
‧本書專為教育研究所、教師在職進修碩士班考試所特別設計製作。
‧本書專為考生所需特別設計製作,內容注重重點理論整理、架構清楚、考生易懂理解。

章節目錄:
第一部分 測驗的理論基礎

第一章 緒論

 一、測量、評量與測驗之比較
 二、測驗/測量的基本特質
 三、測驗的種類
 四、測驗的功能
 五、古典測驗理論的基本假設
 六、測驗的發展
 七、良好測驗的特徵
 八、常模參照測驗vs.標準參照測驗
 九、教學歷程中的各類測驗

第二章 信度

 一、信度的意義
 二、信度的特性
 三、信度的計算原理
 四、誤差的類型
 五、積差相關
 六、常模參照測驗信度的類型與建構方法
 七、評分者方法
 八、各類型信度誤差的來源
 九、速度測驗與難度測驗之信度估算
 十、標準參照測驗的信度
 十一、影響信度的因素
 十二、測量標準誤的應用

第三章 測驗的效度

 一、效度的意義
 二、效度的特性
 三、效度理論
 四、效度的類型與估算方式
 五、效標關聯效度
 六、常用的效標
 七、建構效度
 八、影響效度的因素
 九、效度與信度的關係
 十、如何提升效度
 十一、效度概念的總整理

第四章、測驗分數的解釋--基本統計知識

 一、測量尺度
 二、集中量數
 二、變異量數
 四、相對地位量數
 五、標準分數
 六、常態分配
 七、其他標準分數
 八、常態化標準分數
 九、各標準分數對照表
 十、偏態與峰度

第五章、常模

 一、發展性常模
 二、團體內常模
 三、定準常模
 四、特殊性常模

第六章 項目分析

 一、常模參照測驗的分析方法
 二、試題分析的解釋與運用
 三、標準參照測驗的試題分析方法
 四、試題的品質分析

第二部分 古典評量理論

第七章 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的意義
 二、一般教育目標與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的分類
 四、情意目標的評量技術
 五、教學目標的分析
 六、良好教學目標的特性
 七、撰寫行為目標的程序
 八、對行為目標的批評

第八章 精熟學習

 一、布隆姆(Bloom)的精熟學習
 二、傳統學習制度與精熟學習制度的差異
 三、精熟學習的要素
 四、精熟學習的修正
 五、能力本位師範教育

第九章、成就測驗(教師自編測驗)

 一、成就測驗的意義
 二、教師自編測驗與標準化成就測驗
 三、(標準化)成就測驗的編製程序
 四、敘述一般的學習結果
 五、確定終點行為
 六、準備教材大綱
 七、編製(雙向)細目表
 八、決定試題的型式
 九、依命題原則來編製試題
 十、編輯試題
 十、試題的項目分析

第十章 客觀測驗的編製原則

 一、選擇題的編製型式
 二、選擇題的優點與限制
 三、選擇題的編製原則
 四、是非題的形式
 五、是非題的特性
 六、是非題的命題原則
 七、順序法的型式
 八、順序法的特性
 九、順序法的命題原則
 十、配合題的性質
 十一、配合題的命題原則
 十二、配合題的優點與限制
 十三、簡答題與填充題的性質
 十四、填充題的命題原則
 十五、填充題的優點與限制
 十六、簡答法的特性
 十七、簡答法的命題原則
 十八、解釋式題目的類型
 十九、解釋性題目的編製原則
 二十、解釋性題目的優點與限制

第十一章 申論題的編製

 一、申論題的性質
 二、申論題的型式
 三、申論題的優點與限制
 四、申論題的出題原則
 五、論文式試題的評分方法:如何增加主觀式問題評分的客觀性?
 六、論文考試的應試原則
 七、新法考試與論文考試的比較
 八、教學評量的基本原則

第三部分 多元評量

第十二章 多元評量的內涵

 一、評量的新舊典範
 二、對傳統評量的省思與評量的改進方向
 二、多元評量的意義
 四、多元評量的型式
 五、認知心理學對多元評量的貢獻
 六、多元評量的規準與原則
 七、課程評鑑
 八、多元評量的計分方式

第十三章 多元智慧教學評量

 一、多元智力理論的意義
 二、多元智慧的評量方法
 三、多元智慧評量的策略
 四、多元智慧評量的評分標準
 五、後設認知的評量

第十四章 真實評量

 一、真實評量的定義
 二、真實評量的基本假定
 三、真實評量結構的性質
 四、真實評量的學業設計
 五、真實評量的計分原則

第十五章 實作評量

 一、實作評量的內涵
 二、實作評量的類型
 三、實作測驗的類型(以測驗的真實程度分)
 四、實作評量的優點
 五、實作評量的限制
 六、實作評量的發展

第十六章 觀察評量

 一、觀察法的優點與限制
 二、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
 三、無結構性觀察與結構性觀察
 四、結構性的觀察工具
 五、評定法的缺點
 六、評定量表的使用原則
 七、檢核表
 八、行為的分類方法
 九、行為取樣的方法
 十、觀察變項的性質
 十一、軼事記錄法
 十二、軼事記錄法的使用原則

第十七章 卷宗(檔案)評量

 一、檔案評量的特質
 二、檔案評量的理論基礎
 三、檔案評量的優點
 四、檔案評量的缺點
 五、檔案評量的內容
 六、檔案評量的型式
 七、檔案評量的實施程序
 八、檔案評量的實施原則

第十八章 動態評量

 一、動態評量的理論基礎
 二、動態評量的特性
 三、動態評量的模式
 四、動態評量的優點
 五、動態評量的限制
第十九章 電腦化過性測驗(項目反應理論)

 一、電腦化適性測驗的優點
 二、電腦化適性測驗的缺點
 三、電腦化適性測驗的組成元素
 四、題庫
 五、測量的起點
 六、適性測驗的評分方式

第四部分 各種測驗

第二十章 智力測驗

 一、各種智力的理論
 二、智力測驗的爭論
 三、智力測驗的效度問題
 四、智力與創造力的關係
 五、智力測驗的文化差異問題
 六、魏氏智力測驗
 七、魏氏兒童智力量表
 八、比西智力量表
 九、比西智力量表的優點與限制
 十、比西量表的內容
 十一、團體智力測驗
 十二、非文字智力測驗
 十三、有關幼兒的智力評量
 十四、皮亞傑量表
 十五、泛文化測驗

第二十一章 創造力的評量

 一、創造力的本質
 二、創造思考教學的評量
 三、創造思考評量的原則

第二十二章 性向測驗

 一、性向的定義
 二、綜合性向測驗
 三、特殊性向測驗

第二十三章 成就測驗

 一、標準化成就測驗
 二、成就測驗的實施程序
 三、綜合成就測驗
 四、單科成就測驗
 五、診斷測驗

第二十四章 人格測驗

 一、人格的意義
 二、自陳量表
 三、因素分析
 四、人格理論法
 五、投射技術
 六、語意區分技術
 七、形容詞檢核表
 八、Q方法論
 九、角色構念集成測驗
 十、客觀式實作測驗
 十一、情境測驗
 十二、角色扮演或即席表演
 十三、觀察法與面談
 十四、提名技術
 十五、自傳量表
 十六、人格測驗的限制

參考書目
 

  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23740533
地址:222 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3段258號8樓
電話:886-2-8662-6826(代表號)、886-2-2664-7780
傳真:886-2-2664-7633
網址:http://www.ycrc.com.tw、E-Mail:service@ycrc.com.tw
©版權所有: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