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戲曲史
圖說中國戲曲史

書號: A4803
ISBN: 9578185138
出版年月: 2003/08
作者: 劉彥君◎著
定價: NT$450元
出版者: 揚智文化
類別: 一般書
裝訂: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08頁
CIP: 820.94
EAN: 9789578185135
庫存:
系列別: 圖說中國藝術史叢書

適用對象:
適合一般大眾閱讀。

本書特色:
「圖說中國藝術史叢書」推出的這六部專史:《圖說中國繪畫史》《圖說中國戲曲史》《圖說中國建築史》《圖說中國舞蹈史》《圖說中國陶瓷史》《圖說中國雕塑史》,自然還不是中國各門類傳統藝術的全面概括。但是,如果從中國藝術的發展軌跡及其特有的貢獻來看,這六大門類,又確具代表性,它們都有著琳琅滿目的藝術形象的遺存。即使被稱為"藝術之母"的舞蹈,儘管古文獻中也留有不少記載,而其能使人們看到先民的體態鮮活、生機盎然的舞姿,卻還是1973年在青海省上孫家寨出土的一只彩陶盆,那五人一組連臂踏歌的舞者形象,喚起了人們對新石器時代藝術的多麼豐富的遐想。秦的氣吞山河,漢的囊括宇宙,魏晉南北朝的人的覺醒、藝術的輝煌,隋唐的有容乃大、氣象萬千,兩宋的韻致精微、品味高雅,元的異族情調、大哉乾元,明的浪漫思潮,清的博大與鼎盛,豈只表現在唐詩、宋詞、漢文章上,那物化形態的豐富的遺存--秦俑坑,漢畫像石、磚,北朝的石窟,南朝的寺觀,唐的帝都建築,兩宋的繪畫與瓷器,元明清的繁盛的市井舞臺,在藝術史上同樣表現得生氣勃勃,洋洋大觀。

 這部圖說藝術史叢書,正是發揚藝術的形象實證的優長,努力以圖、說兼有的形式,遴選各門類富於審美與歷史價值的藝術精品,特別重視近年來藝術與文物考古的新發掘和新發現,以豐富遺存的珍品,圖、說並重地傳遞著中國藝術源遠流長的文化信息,剖析它們各具特色的深遂獨創的魅力,闡釋藝術的審美及其歷史的發展,以點帶面地把藝術史從作品史引伸到它所生存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空間,有助於讀者從形象鮮明的感受中,理解藝術內涵及其形式的美的發展規律與歷程。我們希望這部藝術史叢書能適合廣大讀者,以普及中國藝術史知識。 章節目錄

章節目錄:
總 序

第一章 戲劇的曙光

戲劇的起源
巫祭表演
史詩型祭祀樂舞

第二章 龐雜的秦漢百戲

倡優與優戲
宴樂百截
角抵戲的興盛
優戲的發展

第三章 繁興的唐代優戲歌舞獻

宮廷優戲機構
優戲水平
歌舞戲盛況
陸參軍
五代優戲的承啟

第四章 調笑諷世的宋全雜劇

宋金雜劇的變遷
宋金雜劇的體制
木偶戲與影戲

第五章 詠嘆人生的宋元甫獻

南戲的興起和發展
南戲的演出結構
南戲的舞臺特徵
南戲的內容
"荊、劉、拜、殺"
高明《琵琶記》

第六章 元雜劇的黃全時代

元雜劇的形成和發展
元雜劇的體制
舞臺藝術的成熟
元雜劇的作家作品
關漢卿
王實甫《西廂記》
馬、白、鄭
劇場的興起

第七章 明傳奇異軍突起

南戲的發展
南戲體制的演進
舞臺藝術的進展
北雜劇的衰亡
明代戲曲作家作品
《寶劍記》與《鳴鳳記》
《繡襦記》《浣紗記》《玉簪記》
徐渭和沈璟
湯顯祖「四夢」
晚明傳奇作家

第八章 清代舞臺藝術頂峰

清代戲曲聲腔的演變
花雅之爭
舞臺藝術的發展
劇場的繁盛
木偶戲和影戲的發展
清代的戲曲創作
李玉與李漁
洪昇《長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地方戲劇目
 

  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23740533
地址:222 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3段258號8樓
電話:886-2-8662-6826(代表號)、886-2-2664-7780
傳真:886-2-2664-7633
網址:http://www.ycrc.com.tw、E-Mail:service@ycrc.com.tw
©版權所有: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