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悲傷輔導理論與實務:自助手冊 | |||||||||||||||||||||||||||||
![]() |
| ||||||||||||||||||||||||||||
本書特色: 悲傷 VS成長──轉負為正便是了脫生死!! 本書寫作之目的有四:(1)為暗夜中的悲傷者舉一盞明燈;(2)為同行提供一個本土化的工具手冊;(3)提供一個結合悲傷輔導與表達性藝術治療之悲傷諮商新模式;(4)為國內外方興未艾之生死學建構系統,盡一己棉薄之心力! 為達到此目標,本書之設計亦包括幾個特色:
| |||||||||||||||||||||||||||||
章節目錄: 序 i Chapter 1 死亡意義的開解與悲傷療癒──從佛教的生死宏觀談喪親悲傷輔導 1 釋慧開 問題一、前言──生離死別的難題 2 問題二、探索生死的奧秘──生死流轉觀點的詮釋 3 問題三、死亡的意義 12 問題四、喪親、失落與悲傷 16 問題五、從佛教的觀點談喪親悲傷及療癒 23 結 語 28 Chapter 2 悲傷因應智能(測驗) 31 何長珠 理 論 問題一、悲傷輔導、諮商與治療之內涵 32 問題二、悲傷階段與因應輔導模式之關係 33 問題三、悲傷因應智能──輔導、諮商與治療 34 結 語 43 實 務 悲傷因應智能量表 44 Chapter 3 影響悲傷之重要因素(投射畫) 51 何長珠、吳文淑 理 論 問題一、悲傷重要內容摘要 52 問題二、悲傷影響之內容 53 問題三、生命階段與悲傷 58 問題四、喪親個人成長/復原模式 60 問題五、迷思的解構與重構 64 結 語 65 實 務 投射畫與華人家排 66 Chapter 4 悲傷輔導與依附 77 何長珠 理 論 問題一、依附類型與哀傷調適 78 問題二、喪親者與死者的連結 79 問題三、哀傷調適模式與預測哀傷之架構 82 結 語 85 實 務 依附理論課堂整理 86 附錄 人際依附風格量表 92 Chapter 5 悲傷輔導與華人文化及民俗(元神宮催眠) 97 何長珠、楊采蓁 理 論 問題一、文化脈絡中的悲傷觀 98 問題二、華人宗教的悲傷輔導 103 結 語 107 實 務 元神宮觀靈術 109 Chapter 6 悲傷輔導與靈性治療(禪修) 119 何長珠、賴淨慈 理 論 問題一、靈魂與靈性之異同 120 問題二、靈魂(業/好壞命運)與修行之關係 122 問題三、靜坐之功效:能調整呼吸狀態、增加覺察力 126 問題四、臨終議題 128 實 務 一、靈性量表 133 二、臨終死亡與藏傳禪修──大圓滿禪修 134 Chapter 7 悲傷治療與華人家族排列(小和解) 141 何長珠、黃孟晨 理 論 問題一、華人家族排列之源始 142 問題二、華人家族排列之內涵 143 問題三、因果業報與公平 145 問題四、懺悔之內涵 147 問題五、寬恕之內涵 150 問題六、感恩之內涵 153 問題七、華人家族排列之和解內容 155 實 務 華人家族排列中的核心:小和解(PPT) 160 Chapter 8 悲傷輔導與遊戲治療(受虐兒遊戲治療) 169 何長珠、賴品妤 理 論 問題一、兒童對死亡之概念 170 問題二、影響兒童死亡概念發展的因素 171 問題三、兒童對死亡之情緒反應 172 問題四、兒童的悲傷反應與發展 174 問題五、兒童悲傷的調適過程 176 問題六、進行輔導的方法 178 實 務 受虐兒的遊戲治療 179 Chapter 9 剝奪性悲傷──青少女墮胎(華人家族排列) 195 楊絲絢、黃邁慧、曾應鐘 理 論 問題一、國內對青少女墮胎議題之相關研究 197 問題二、青少女墮胎原因、心路歷程及後續影響 197 問題三、剝奪性悲傷經驗之諮商輔導 204 問題四、「華人心靈家族排列」在青少女墮胎議題上之應用 206 實 務 家族心靈排列──墮胎與手足死亡悲傷輔導(輔導案例) 211 Chapter 10 老人的悲傷與失落輔導(長照老人的遊戲治療) 223 何長珠、簡月珠 理 論 問題一、生理人際與情緒的老化觀點 224 問題二、老年的社會心理觀點 226 問題三、老人之傷慟與失落 228 問題四、老年人的輔導策略 232 結 語 234 實 務 長照老人的遊戲治療 234 Chapter 11 預期性悲傷之情緒轉化(生命光碟) 247 顏雅玲、陳美慧 理 論 問題一、安寧療護 248 問題二、預期性悲傷之定義 249 問題三、癌末病患與家屬情緒轉換歷程 251 問題四、影響癌末病患與家屬情緒轉換的相關因素 255 實 務 生命光碟與善別離 258 Chapter 12 寵物與失落及悲傷輔導 271 何長珠、王保嬋 問題一、台灣地區寵物飼養現況 272 問題二、人類生活與寵物關係 273 問題三、寵物與飼主的連結關係 279 問題四、遭逢寵物死亡的失落經驗 281 結 語 283 Chapter 13 複雜性悲傷之輔導(個案) 293 鄭青玫、蔡宜潔 理 論 問題一、複雜性悲傷之定義 294 問題二、複雜性悲傷之危險因子 295 問題三、複雜性悲傷之區辨 296 問題四、複雜性悲傷的介入策略 299 實 務 喪後人生:家人意外驟逝的悲傷輔導 308 Chapter 14 自殺者遺族的創傷性悲傷輔導 315 許玉霜、王碧貞 問題一、悲傷反應的意涵 317 問題二、自殺者遺族的悲傷反應與調適 320 問題三、自殺者遺族的心理諮商與輔導 324 問題四、創傷性悲傷輔導的服務與展望 326 Chapter 15 轉化受苦生命經驗(面具治療) 333 陳增穎、陳柏君 理 論 問題一、受苦與尋找意義 334 問題二、創傷後之成長內涵 335 問題三、如何轉化受苦生命經驗 337 問題四、度過受苦之力量為何 338 實 務 一、Lang與Goulet堅毅度量表 343 二、面具下的悲傷復原歷程 346 Chapter 16 悲傷諮商的一個新模式──悲輔表藝(生死書) 359 何長珠、郭怡秀 問題一、名詞釋義 360 問題二、文獻探討 361 問題三、悲傷諮商──表達性藝術治療與悲傷輔導 362 問題四、結果與討論 364 結 語 375 附錄──「102年度─悲傷輔導與表達性藝術治療專題」課程大綱 377 Chapter 17 臨終關懷情境倫理之探索 385 龍武維 問題一、緒論 386 問題二、無私的呵護 390 問題三、關懷倫理的實踐哲學 395 問題四、臨終情境的關懷陪伴 398 結 語 400 Chapter 18 臨終關懷的理念、原則與實務 405 蔡昌雄 問題一、末期病人的醫療處境 406 問題二、病情告知的注意事項 407 問題三、疼痛與症狀之關係 409 問題四、心理靈性之需求 411 問題五、死亡準備 413 問題六、瀕死與臨終現象 415 結 語 417 | |||||||||||||||||||||||||||||
|